2月9日,股市中藥板塊再度活躍,隴神戎發大漲12%,以嶺藥業、千金藥業、華潤三九、精華制藥等漲停,濟川制藥、康緣藥業、新天藥業等漲幅超8%,眾生藥業、紅日藥業漲幅超7%,同仁堂、廣譽遠等漲幅超5%。
實際上,自2022開年以來,中藥股就經歷了一輪爆炒,不久就又開始大幅下挫,股民跟著坐了一回“過山車”。
而在資本市場,投資者對醫藥股的估值向來存在爭議。
美國投資大師芒格曾說,“醫藥行業的未來更容易預測”。因為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,醫療需求也隨之擴大,長遠來看,醫藥行業是世界性的朝陽產業,未來可期。但是,另一位投資大師巴菲特卻說,“在醫藥行業,要挑選出最后的勝利者實在太困難了”。這是考慮到,短期醫藥行業發展軌跡不好拿捏,猶如“三四月的天,孩子的臉——說變就變”。
中藥股的未來走勢將何去何從?
-01-
小藥丸變身“藥界香奈兒”?
同仁堂無疑是中藥股的龍頭。
北京西城區大柵欄街24號,古色古香的同仁堂大門前,顧客寥寥。在經過三重疫情健康登記后,進入同仁堂,映入眼簾的是長約3米、寬約2米的橢圓形的中藥柜臺,柜臺正中間擺著的一顆顆貼著金箔、裹著白色蠟皮的藥丸,就是價格一漲再漲的安宮牛黃丸。
“安宮牛黃丸是救急用的,如果遇到中風昏迷等情況,患者要立即服用安宮牛黃丸,就能減輕后遺癥?!蓖侍玫墓駟T告訴《財經天下》周刊,“紅色鐵盒裝著的安宮牛黃丸,價格是860元/顆,一盒有6顆?!?
該店的銷售人員向《財經天下》周刊表示:“就在2021年12月1日,全北京的同仁堂接到漲價通知,那天晚上八點,安宮牛黃丸銷售價格從780元/顆提至860元/顆?!?
近十年來,同仁堂安宮牛黃丸已提價3次,從350元提高到560元,再提高到780元,一直到去年年底漲到860元。相比之下,2021年末的提價幅度已經算是相對較小的了。
實際上,除同仁堂外,其他中藥企業也掀起了一輪“提價潮”。近期,太極集團表示,其藿香正氣口服液的出廠價平均上調12%;華潤三九也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,安宮牛黃丸出廠價有所提升;九芝堂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,將適時采取不同的定價策略。
巧合的是,部分有產品提價動作或發布提價信息的相關中藥上市企業,股價在近期多迎來顯著拉升。例如,就在同仁堂提價通知下發當日,其股價收漲2.20%,隨后,同仁堂股價一路“開掛”,在2022年1月7日漲至55.45元/股,創上市24年來最高紀錄。太極集團在宣告提價消息后的4個交易日內,股價累計上漲28.17%。
一位業內人士認為,從中藥板塊行情啟動的節點來看,此輪大漲主要得益于三個利好消息:多家公司宣布提價、中成藥集采落地,以及中醫藥鼓勵政策持續加碼。
那么,促使中藥企業進行藥品提價的原因又是什么?
一位同仁堂柜員向《財經天下》表示,安宮牛黃丸提價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漲價,該藥配方中使用的天然牛黃、天然麝香因為稀缺,價格有所上漲?!疤烊坏臇|西肯定都是越來越少,你看,下面這盒人工用料配方的安宮牛黃丸,價格就沒漲?!痹谠摴駟T的指引下,《財經天下》周刊看到,柜臺下方擺著六盒綠色藥盒,藥丸售價為218元/顆,和紅色鐵盒裝的安宮牛黃丸相比,大小、重量相同,只不過在配方用料上著重標注著使用的是“人工麝香”。對于提價問題,同仁堂也向媒體坦然表示,這與安宮牛黃丸原材料漲價有關系。
對于產品提價問題,太極集團近日也在投資者互動平臺回應稱,因主要原料、輔材、能源等成本持續上漲,為緩解成本上升壓力,已對藿香正氣口服液的出廠價進行調整;九芝堂也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,由于中藥材原材料漲價,特別是貴細原材料疊加資源的稀缺性,以及受供需矛盾影響,漲價幅度較大,公司將適時采取不同的定價策略。
天地云圖中藥大數據平臺創始人、中國中藥協會種養殖專委會副秘書長賈海彬曾向媒體表示過,中藥原材料上漲,一方面是受全球疫情波動、經濟大環境變化和行業周期性波動的影響,另一方面也有自然災害導致的藥材減產、藥材標準提升導致的生產成本上漲等影響,此外,資本和熱錢的炒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中藥原材料漲價。
這或許意味著,中藥紛紛提價的背后,中藥原材料的漲價,其中可能也有資本炒作的關系。
同時也有投資者質疑稱,同仁堂的安宮牛黃丸提價是否是“有目的的營銷”,對標奢侈品的漲價邏輯,就像香奈兒的包包漲價,也無形中提高了品牌溢價一樣,同仁堂是否也是在依靠漲價,塑造安宮牛黃丸的品牌形象?
-02-
資本爆炒中藥股?
與中藥原材料“稀缺”、產品漲價相呼應,中藥股也受到資本的青睞。種種跡象顯示,資本市場上的醫藥投資風向已經發生變化,資金正在出逃創新藥,而中藥股卻被機構悄然加倉。
創新藥曾是醫藥投資里的“當紅炸子雞”。2015年前后,中國醫藥政策正快速變革,生命科學及生物技術的紅利、創業人才的紅利、政策的紅利、國內資本的紅利、各地政府建園區的紅利接踵而來,新藥審批等一系列政策加速出臺,創新藥紅利窗口徹底打開,資金紛至沓來,僅是PPT上漂亮的管線就能讓創新藥企市場估值飆升至百億。
然而,到了2021年,就像創新藥投資人朱迅所說,創新藥“紅利接近尾聲”。當年A股上市的6只醫療股開盤即破發,并且時間均集中在10月后。相比之下,2020年上市破發的僅3只。首只破發的可孚醫療,其股價在2021年10月13日收跌4.4%。隨后,就像被推翻的多米諾骨牌,華蘭股份、成大生物、迪哲醫藥、百濟神州、南模生物五大醫藥股全線破發。
破發也成了港股上市公司的年度魔咒。2021年,港股上市的20只生物醫藥新股中,有15只首日破發,破發率高達75%。業內人士認為,頻繁破發說明醫藥股的估值泡沫在被擠破。創新藥產業鏈邏輯自2021年下半年松動以來,CXO龍頭藥明康德已較7月最高市值蒸發近2000億元,創新藥龍頭恒瑞醫藥較最高市值縮水3500億元;三地上市的百濟神州,其股價更是在2022年1月27日跌至118.01元,創上市以來歷史最低價。
沒有想到的是,曾經不受重視、低估值的中藥板塊,卻在2021年獲得巨大漲幅,全年指數漲幅高達42.45%,比創新藥龍頭恒瑞醫藥所在的化學制藥板塊25.04%的漲幅數高出17.41個百分點,比百濟神州所在的生物制藥板塊1.53%的漲幅數高出40.92個百分點。
2022年伊始,當各大基金季報公布時,又一重磅信息顯露:原來,2021年第四季度,公募基金們紛紛重倉中藥股。
以“藥茅”片仔癀為例,數據顯示,截至2021年12月31日,共有128只基金的十大重倉股中持有片仔癀,合計持有2932.03萬股,環比第三季度增長98.92%;持股市值128.17億元,比上季度末增加72.43億元。僅中歐基金的葛蘭一人,就通過中歐醫療健康混合基金,在第四季度向片仔癀A股資金池砸進15億元。有公募基金為代表的各路資金撐腰,片仔癀第四季度股價漲15.59%,2021年全年股價漲 110.05%。
-03-
中藥行業的春天來了嗎?
此前,中藥股曾長期受到資本市場的冷遇。
在滬深板塊里,2015-2019年,中藥板塊指數遭遇五連跌,從2015年最高點5524.94跌至2019年最高點3009.12,跌幅高達45.54%;更令人吃驚的是,2019年該指數曾一度跌到1910.94的最低點。
2020年,新冠疫情的出現,對中藥行業來說是一個助推。那一年,以嶺藥業的中成藥連花清瘟一度被市場捧為“神藥”,就因為鐘南山院士團隊發文表示,中藥連花清瘟可以在體外有效地抑制新冠病毒。
也是在那一年,以嶺藥業業績堅挺,凈利潤翻番,從2019年的6.06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2.18億元,同時,連花清瘟達到近42億元的銷售額,甚至超過了4款國產PD-1創新藥的銷售額總和——信達生物PD-1銷售額為22億元,恒瑞醫藥PD-1約為40億元,君實生物、百濟神州約為10億元。
以嶺藥業的連花清瘟讓中藥備受矚目,更是讓投資人們看到了中藥不同于西藥的未來,也是在這一年,中藥板塊指數猛然回升。
2021年,中藥行業終于迎來了扶持政策的落地。2月初,國務院印發《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》,其中提到,中醫醫療服務將實行分級定價;醫療機構炮制的中藥飲片、中藥制劑能自定義價格,甚至允許部分進醫保。
緊接著,《關于結束中藥配方顆粒試點工作的公告》發布,其中明確指出,今后所有中藥企業都可以生產中藥配方顆粒,不用申請批準文號,只需備案即可。
2022年以來,中藥正在成為整個醫藥產業最“火”的細分領域,資本市場上中藥概念全面上揚,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個行業趨勢的風向標。
但中藥股能“火”多久?這或許仍是困擾很多投資者的問題。更多股票資訊,關注財經365!